愁云惨淡网

所罗门的线段实验

所罗门的线段实验

在朋友圈里你可能看到过突然刷屏的所罗实验立扫把挑战:大家把家里的扫把立起来,不仅拍照片为证,线段还附上了一句号称来自NASA的所罗实验文字证明:今天是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是线段唯一一天能让扫把独自站立的日子。

一时间各种款式的所罗实验扫把出现在朋友圈里,开启了一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线段扫把秀表演。这个场景并不少见。所罗实验

你可能还记得,线段有一年圣诞节,所罗实验朋友圈里还出现过各路好友向微信官网讨要圣诞帽的线段一幕,有些人要到了,所罗实验他的线段微信头像上就戴起了一顶可爱的圣诞帽;而有些人则苦苦久等,微信官网却没有给他也来上一顶圣诞帽。所罗实验

以上这些发生在朋友圈的线段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效应。所谓从众效应,所罗实验通常是指个人受到了来自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因而在他自己的知觉、认识和判断上都表现出和公众舆论或者与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致的行为。

为了得出从众效应的特点,1955到1956年,所罗门·阿希教授进行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即线段实验。这项实验以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实验人员把大学生每7个人分为一组,围坐在一起,然后向每组学生出示A、B两张卡片,其中A卡片上有一条线段,而B卡片上则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实验人员要求受试者逐一判断B卡片的三条线段中,哪一条和A卡片的线段长度最接近。

在阿希教授的实验中,他把一次实验分为18场,前6场按照真实情况进行,哪根长度接近就直接说出正确的那根;但从第7场开始画风急转,前6名同学是被安排好的托,他们开始故意带节奏,一个个报出错误答案来误导实验对象。现实中,明眼人一看就能判断出,长度最相近的应该是线段C,但实验人员提前安排好的托却故意说错,而且还一致地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与此同时,实验人员开始视察这第7位真实的受试者是否会发生预想中的从众行为。

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反应可以被总结成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这类受试者从头到尾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类人占比24%。

第二类:在12次实验同学故意说错的场次中,他们至少会发生一次从众行为,这类被试者占比71%。

第三类:自始至终都始终如一的从众受试者占比5%。从总体结果来看,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有从众行为的发生。

此外,为了验证误导者的数量和误导率的关系,阿希教授还安排了类似的实验,并得出以下结论。

1名误导者+1位受试者,从众率1%;

2名误导者+1位受试者,从众率13%;

3名误导者+1位受试者,从众率32%;

再增加误导者数量时,从众效应发生率的上升就会趋于平缓,不太明显了。

创设线段实验验证从众效应的所罗门·阿希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07年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华沙也就是现今波兰出生。13岁那年移居美国,并在1928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于193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愁云惨淡网 » 所罗门的线段实验